谣言 高GI(GlycemicIndex,血糖生成指数)值的食物易于引起胰腺癌、甲状腺癌和子宫癌等,且与癫痫、胆结石、高度肝脂肪变性相关,因此,高GI食物不能吃。 真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GI值的食物,调整膳食结构,保持身体健康。通常而言,对短时间内需要强爆发力的运动员、经常做剧烈运动的人员、用脑多的青少年学生以及孕妇等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的人群,可以在适当时给予高Gl值的食物。因为高Gl值的食物可以快速释放能量,以供给肌肉及脑组织之需。但对于糖尿病人、高血糖患者或胰腺存在问题的这类…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657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误吞鱼刺时,建议咽米饭、喝醋,或者整团青菜往下呑、咽馒头。 真相 误吞鱼刺卡喉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及时就医。鱼刺卡在食道里,毗邻心肺、支气管、主动脉等器官,会导致食管损伤穿孔、纵膈感染、肺部感染、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喝醋不科学,单纯把鱼刺放在醋中浸泡,也需要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软化效果。呑咽米饭馒头,会让异物往深处移动,不但增加取出来的难度,同时会引发感染、溃疡等。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748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在湖南、湖北等地,每年冬天都有人(特别是老年人)吃草鱼、青鱼的鱼胆。因为生吃鱼胆蛇胆能够清肝明目、治疗眼病,还能够增强视力。 真相 鱼胆不论生吃、煮熟或泡酒,均可能引起中毒。每年急诊科都会接诊好几例因吞食鱼胆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大多数人是因为听信“偏方”,认为鱼胆能清热解毒才导致中毒。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组织胶、鲤醇硫酸酯钠及氢化物等多种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作用,致使细胞变性或坏死。此外,这些有毒物质还可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793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网传文章称,秋葵中含有草酸,肾结石和高尿酸者不能吃,否则容易影响排石,也容易引起痛风。 真相 对于肾结石病人或者肾脏功能不全的人,限制草酸摄入是合理的。但秋葵中的草酸含量并不高,美国农业部列出了常见食用的草酸含量,每100g秋葵(Okra)的草酸含量是0.05g,远远算不上“草酸含量高”。每100g菠菜的草酸含量是0.97g,差不多是秋葵的20倍。比菠菜还高的还有一些:每100g苋菜1.09g,韭菜1.48g,香芹1.7g,马齿苋1.31g。同时,在经过合理的烹饪操作之后,对于血液中草酸水平的影响也可以大大减…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486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网上流传一篇题为《医生再三警告:土豆与它搭配,等于在“喂养”癌细胞,早知早好》的文章。文章称,土豆和西红柿同食等同于是在“喂养癌细胞”。 真相 有实验为证,中国营养学会和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合作进行食物是否相克的实验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为25岁至45岁。研究人员又从书籍、报纸杂志中收集了500多种食物相克组合的资料,然后分类选出最具代表性的5种所谓的“食物相克”组合进行实验,其中就包括了“土豆+西红柿”这一组合。实验过程中,志愿者连续吃一周特定的食物组合,研究人员从中分析观察…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542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一篇有关肉类食品中均含有抗生素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称,近期一份抗生素污染地图揭露了隐藏在我们食物体系中的惊人事实一—为了供养工业化养殖业,每年有数万吨抗生素经由养殖动物和人类的身体,进入水土环境,致使各种病菌严重抗药。该文还着重强调,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了“抗生素污染”的研究,“饭桌上的鸡鸭猪牛鱼全部沦陷”这两个说法来自中科院。 真相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辟谣表示,网传文章内容不实。谣言引用的研究为《广州地化所获取抗生素全国使用量与排放量清单》,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环境抗…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471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一条题为《医生警告再三:吃完香蕉30分钟内,别沾它,当心“吸引”癌细胞》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称,吃完香蕉半个小时内喝酸奶的话,会致病,甚至还会激活癌细胞。 真相 酸奶本身就是经乳酸菌使牛奶蛋白质变性后形成,而水果中的有机酸即使让蛋白质变性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此外酸奶进入胃也要被胃酸消化,所以一般不会导致腹泻。酸奶和香蕉同时吃,在营养上不但没有任何不利之处,反而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素互补。食物相克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一个谣言,已经被多个专业机构和专家辟谣。或许有的搭配可能对个别营养成分的吸收有一定影响,但就像…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457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有自媒体账号发布有关“吃糖=吸毒” “糖比香烟还容易上瘾”的文章。文章称,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合法毒药”,它能让人们对它上瘾,并且难以戒掉。文章还提到,某女星通过戒糖来保持健康,而这一过程被网传文章作者形容为“戒毒”。 真相 碳水化合物又被称为糖类,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网传文章中所指的糖,其实应该是添加糖。添加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且不包括食物天然含有的糖类。人们应当控制的是添加糖类,正常摄入食物中天然的碳水化合物是不会有问题的。过量摄入添加糖…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502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一篇《ADA公布黑名单:这些饮料绝对不能喝后悔没早点知道》的文章在媒体上广泛流传,文章提到甜味剂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让大家对甜味剂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真相 糖并不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而只是“风险因素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的一份报告说明的是,在增加糖尿病风险方面,甜味剂没有比糖体现出优势。此外,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和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食品甜味剂相关知识解读》,解读称,甜味剂在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

2020年3月13日 0条评论 448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谣言 夏季高温干燥,是中暑的高发季节,许多人家中都会熬制绿豆汤解暑。网上有传言称,绿豆汤煮的时间越长,解暑效果越好。 真相 实际上,绿豆煎煮时间越长,抗氧化活性越弱,它的解暑功效相对来说也会减弱。绿豆的消暑功效来源于绿豆皮,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解暑的主要成分,这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多酚类物质并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使绿豆汤变红,解暑功效就会减弱。所以,当煮的绿豆汤变红时,它的解暑效果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绿豆煎煮十分钟左右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高,解暑功能也最好。

2019年8月31日 0条评论 644点热度 0人点赞 谣言粉碎机 阅读全文
123457